波恩气候变化三部曲之三:适应的协奏曲

2014-07-01 作者: 杨富强

1. 适应议题的共识和难点

全世界主要的排放国家,也就是说在G20里的这些主要的经济体,相对的来讲经济实力也比较强,G20基本上占到全世界总排放的75%以上,G20国家的适 应战略和减排战略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真正受害者。他们的排放量很少,但是环境和生态脆弱,损失和危害的巨大。在这种情况 下,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适应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的一个主要的战略。发达国家要向这些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能力建设、技术和资金的支 持,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来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损失。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普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会增加,也应该积极的做好减缓方面 的准备。但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阶段里面,对大多数的脆弱的低发展国家来讲,把适应问题突出出来,是一个正确的战略。

在“德班平台”的接触小组的讨论非常热烈,对适应的问题基本上形成共识,也就是说在巴黎会议上制订的新的气候条约应当包含适应问题。尽管适应和减缓是同等 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和重视程度还是有差别。对适应问题它的目标是什么它的定性化是什么,有没有全世界总的目标,还是区域的目标,国家的目标,地区的目 标。适应的目标如何量化还不清楚,如何在2015年新的条约中对适应问题进行表述还需要很长的讨论。在国家自定贡献预案(INDCs)如何提出和表述。比 如说发展中国家适应的定量目标是什么,发达国家它如何提供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来减轻或应对适应的问题。在讨论当中我们要明确的作出决定,是否需要新的 管理架构以及每两年的工作计划和战略。根据华沙会议决定,损失和危害机制的要做界定,内罗毕会议要求,对公众健康、生态系统平衡、人类居住和水资源供应等 问题,都应该做出工作计划。

在讨论适应问题的时候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何来表述适应以及损失和危害等问题。在新的条约中也许可以包括下面几点:是否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适应 目标;是否要建立一个适应的工作机制;适应的注册问题;适应问题的附属机构;全面综合的适应行动如何放到国家自定贡献预案中,以及适应的基本内容如何进行 表达。在适应问题中有三个重点是需要考虑的。一是适应的长期和共同的性质;第二适应问题上如何进行承诺和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第三机构安排合作和协调。在这 些问题上各国的看法都有分歧,比如说资金的问题要用在哪一种适应的问题上更有收效,适应的问题应该包括哪些方面,适应的问题量化比较困难,适应的问题地区 性的特征非常明显,要建立全球性的适应目标还不是很清晰,是否要有适应的机构还是用现有的机构来进行管理,这些问题都表明适应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 前期工作。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减缓和适应同等重要。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由于在资金、适应能力、技术和政策等方面都缺乏,气候变化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最为 严重。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不提供帮助,提高适应能力,同时要提供技术、方法和资金的支持。全面、充分地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在适应变化总体战略中,应该抓准那些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对公众所造成的最大的危害的领域。

2. 适应和资金分配

有一组OECD的数字说明在气候变化中适应问题在整个资金中所占有的比例。第一,OECD的国家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适应的资金达到93亿美元, 占OECD总的政府开发援助资金(ODA)的7.1%。第二,与气候相关的援助在2010年至2012年达到215亿美元,58%用于减缓,25%用于适 应,18%用于减缓和适应结合的项目。第三,与适应相关的援助集中在主要几个部门和行动。环境有关的能力建设、水资源、农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开发、自然 灾害风险减低及其相应。第四,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得到与适应有关的援助占25%,三分之二资金援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与此相 应,13%的适应援助资金流向这一类的国家。第五,项目资助,所有适应相关项目中,65%是资助资金。减缓项目资助只有25%,其余是贷款。总之,适应的 资金分配较少。

适应跟损失和危害是紧密相关的。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频繁或更危害性更大,加重了损失和危害。最常见的例如洪水和干旱,这些损失和危害都带有明显的 地区性。保险是政策和实施手段的一种方法。应该建立更明确的政策来克服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灾害的破坏,使贫穷和受到灾害的人群能够及时的得到保险的帮助 和补偿,克服自然灾害和气候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水资源供应安全和气候变化是紧密相关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供应安全要相关联起来。要使水资源供缺的问 题有弹性,也就是说在洪水泛滥和干旱地区应该怎么样使我们的设施和我们的防备手段更具有弹性。需要制订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来推动适应问题。金融政策在减缓问 题上所发挥的作用显著,在适应的问题上也应充分发挥金融和资金的激励作用,更好的建立一些设施和加强技术力量来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适应问题。

联合国成立的绿色气侯资金,有相当大的部分用在气候适应领域的,这个方面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适应基金也要提高增长。社会各个方面应该做好气候 融资,一些成本效益比较高的项目应该鼓励私人部门企业的投资,一些经济效益比较低但是社会效益比较大的项目,可以考虑政府作为主导力量进行投资。如何整合 社会的金融业、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的其他部门来积极参与气候融资,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3. 加强和重视国内适应问题

在国内适应和减缓并没有获得同样的重视程度,支持的力度和资金的分配也充分表现了这种差异。适应的问题不容易测量,也没有统一的办法。效果的测量需要的时 间很长,变化的条件很多。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也容易受到干扰。基层组织和社区不太容易介入,与社区老百姓的关联程度的效果不容易掌握和 显现。适应方法太过复杂,效果不容易测量,比如说在农业或林业生产上的碳交易等问题缺乏有统一的测量方法,很容易产生交易中的不平等、不合规的现象。在中 国一些适应的项目有很多难点和教训,比如说适应与生态、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易分清。项目经验不足,成熟度不够,照办国际经验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把适应 和其他工作结合起来,比如说适应和自然灾害,适应与扶贫的关系,适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适应与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等等。在做适应的工作中一定要明确重点领 域是什么,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技术和资金资源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一是水资源减少的危险。气候变化会使水资源的地区和时间分布更加不均衡,加速冰川和冻土的融化,造成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例如像干旱、洪水 这样的极端的天气变化,使雨量分布极端不均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水资源量在全世界都是排名靠后。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增强适应能力,比如 说水量的调节、节约用水、保护冰川和冻土层、划分水资源发源地保护区等。

第二是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会降低粮食的生产和供应。根据中国的适应战略的国家报告,如果温度继续上升的话,到本世纪末中国的粮食产量估计会减产25%左 右。这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挑战。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是摆在首位的适应问题之一。比如说在农业部门,研究和寻找更好的适应气候变化的 新品种,采用不同的耕作方法,不同地区条件的适应方案,这些方面要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工作。

第三是对森林维护。森林是我们人类与环境良性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说像热带雨林的保护,能够更好的吸收碳和维护生态平衡。森林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木材、 森林产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更依赖于森林的维护。气候变化会对森林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还有产生的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等等。

第四是人类健康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跟我们人类有关的一些细菌和微生物的机理和毒性等发生变化,危害程度提高。我们平常使用的一些药物和应对方法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才行,应对大规模的突发的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流行的威胁更为急切。

第五,适应问题对我国的一些基础设施、能源设施以及其他的主要经济发展的设施非常重要的。例如能源设施的港口、水坝、发电厂、核电站、输电线路、储油罐这 些都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洪水泛滥摧毁能源基础设施,严寒冰冻使输线输油管道冻结或断线,高温使油罐、储气罐自燃等等,都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造成 严重的损失。能源设施要在原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上进行调整,来适应气候变化的冲击。我国的基础设施例如铁路、公路、航空和其他的交通运输容易受到气候变化 的影响,使设施陷于瘫痪。运输中断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现在电厂的装机总量超过了12亿千瓦,许多都是超大型的 发电站。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网络飞速发展。还有我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管道以及码头建设等等,这些也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能源供应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最后一点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大部分人口都会集中生活在城市。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思在气候问题下都会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要建设能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弹性的城市。比如说这几年在很多城市遭受大雨的时候,几乎逢雨必涝。城市的地下雨水设施太旧太小,城市淹没在洪水当中。另外 海平面的上升严重威胁我国沿海城市。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海平面的上升也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城市的规划中要积极应付 海平面上升。在城市的规划中要留有绿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提供精洁空气的“绿肺和氧吧”。城市是适应的重点领域。

4. 制定国家适应战略

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制订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第一次将适应和减缓紧密结合起来,把适应作为一个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如何落实和实施国家气候变化的适应战略,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应该把适应和减缓,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减碳,要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碳减排跟中国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且列为政策当中有强力约束性的指标,各地政府以及工矿企业和公众都应该积极行动,努力完成和达到约束性指标。碳减排指标、节能指标、可再生能源发展指标 等,都是针对或助力减缓的。我们也应该制定适应的指标,给予重视。

第二、现在正在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法,在应对气候变化法当中,应该明确的把适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落实适应工作。

第三、有关的政府部门,如农业、森林、渔业、水利等部门,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政策、实施措施和解决方案。比如说在水利部门,现在基本上是考虑如何做好 水资源的供应,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和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城市规划中,住建部没有提出有适应弹性的城市规划和示范城市。

第四、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公共资金的投入。要跟碳减排一样,开发新技术,开发一些应对的政策研究,以及解决方案等等。从目前来讲,在适应的方面的政府的投资力度仍然是有缺乏的、有限的。

第五、积极的开展适应的科研工作,鼓励企业、地方政府和公众参与。比如说农业适应新品种的研究和影响效果、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有几年、十几年或者是更长 的时间才能看到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因此需要持续性的科研研究。跟减排的各种研究力度来讲,适应以及还是相差很远,数据和论文的科等研成果还是很少。

5.积极主动做好适应工作

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二和第三工作组的报告谈到了适应问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应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主动性越早越好。为什么是这样提呢?

第一、适应的问题与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息息相关,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大会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各国要进行估算。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作出 了损失和危害的估计,如果用货币的方式来表述的话,数量巨大。因此可以认为,适应措施采取的越晚,那么将来付出的成本就会越高。这是目前形成的共识。

第二、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很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应对方措施和解决方案都需要长期时间的积累,适应活动应该尽早的开展起来。

第三、在适应的问题上需要长时间的宝贵经验的积累,才能从一个较长的时间上观察到气候变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我们现在应对的风险很高,如果采取的行动越晚 那么成本越大。比如刚才我们前面讲到公众健康的问题,等到形成了大面积的公众健康威胁的时候才来应对,这个损失太过于巨大。现在就做好各种预备方案的准 备,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在减排的方面我们对成本和收益作了很多的研究,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基本的结论是,在很多减排技术上,成本效应都比较好,也建立了一些碳市场交易以或实施 二氧化碳税,这种以市场的价格为信号来指导促进减排,技术和措施也是成本有效的。有一些减排技术还比较昂贵,随着减排成本的提高,碳价格的增长以及碳税的 提高,很多新的减排的技术措施也会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收益。这种经验也可以用在适应的方面,如果不采取这些适应的措施,其对环境和社会在未来会产生多高成本 都要进行估算。我们修青藏铁路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增加这几百亿人民币来考虑到温度升高对冻土层的影响,一旦这些冻土层破坏,那将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 将来再花多少钱,也不可能把它恢复到原状,这种成本未来是很高的。目前投资这么几百亿元是成本有效的,很合算。

在适应的方面我们要对各种技术、各种措施、各种手段作出经济性比较。比如说我们对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尽管前期的投入很大,但是研发出来的结果能够适应水资 源约束的要求,能够适应环境生态的要求,能够对粮食安全产生重大贡献的话,那么前期的投资都是必要和经济的。各国都在进行损失和危害的研究,中国估算一下 最起码也是每年几千亿人民币的损失。从现在的研究来看,不采取行动,将来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就像做减缓的研究一样,对各种适应的技术、措施手段和解决方 案作出轻重缓急的排队,依据成本效益进行不同阶段的采用。

利马第20届联合国框架大会的指定主席,同时也是利马部长在波恩会议的磋商会议上指出,利马的会议很重要,利马会议是通向2015年巴黎会议的桥梁,利马会 议是不能够失败的。各国代表团也表达了对利马会议的支持会关注,很多代表团认为如果利马大会失败了,那么巴黎的会议的成功就会十分渺茫。在目前谈判时间紧 内容多的情况下,大会主席决定在今年利马会议之前增加一次预备会,时间和经费仍然还没有确定,也许波恩会再增加一次会议。我们期待着。

(本文由王彬彬、邓梁春、李莉娜、杨富强共同撰写。)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