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金融机构需关注“一带一路”投资中的气候风险

2021年07月27日

报告发布会@NRDC 

7月27日,NRDC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京举行发布会,联合发布《强化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投资中的气候风险管理》,报告分析了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时可能面临的气候风险,并分别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出了建议,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报告认为投资者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时,除了传统的金融风险,还面临着气候物理风险与气候转型风险。气候物理风险指干旱、洪涝、热浪、海平面上升等气候事件引发的风险。气候转型风险则指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包括公共政策、技术变化、投资者情绪和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气候转型因素会导致企业利润、偿债能力与估值的恶化,从而引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或投资损失。 

报告针对“一带一路”重点国家的高碳行业进行了基于情景分析的压力测试,并以巴基斯坦的电力行业为例,量化了巴基斯坦煤电贷款面临的违约风险。在考虑了煤电需求下降、碳价上升、新能源价格竞争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冲击的情况下,在2020-2030年间,气候转型风险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典型煤电企业贷款的违约概率从2020年的1%上升至2030年的35%左右。 

为减少气候风险带来的损失,报告建议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分析并进行信息披露;鼓励金融和研究机构开展“一带一路”气候风险研究;增加对低碳投资、减少对高碳投资的担保。 

针对金融机构,报告建议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战略;加强气候风险分析,并将其纳入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优先支持气候风险较低的行业;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如投资项目的碳排放信息等。 

来自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等单位的专家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课题组组长马骏博士表示,“一带一路”国家能否从高碳转型为低碳是全球能否成功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一带一路”国家需要大量绿色投资,同时加大投资低碳化的力度。 

NRDC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林明彻表示, “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与机遇并存。金融机构加强对投资的气候风险管理,既可以避免潜在的巨额损失,也可以为“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