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散煤报告发布:我国散煤削减过半

2022年09月21日

@Nikolay Kovalenko from Unsplash  

2022年9月20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中国能源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小康直播协办的第七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京举办。围绕减污降碳协同背景下的散煤治理进展,以及东北、西北地区清洁取暖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来自相关智库、院校、企业和公众组织的参会者在线下和线上参与了研讨交流。 

会议期间,课题组发布了《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22)》初稿(下称《报告》)。报告认为,2015-2022年间散煤治理成果显著,截止2021年底,我国散煤消费量削减约4.4亿吨,较2015年的7.5亿吨散煤消费量下降了58.7%。 

与会人员合影@NRDC

2013年中国北方地区采暖季的严重雾霾污染使环境治理成为焦点问题,其中散烧煤因量大面广、直燃直排等特点被推向治理风口。随后,散煤的定义被不断明确,陆续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下称《规划》)均将散煤治理作为重点。课题组从2015年开始研究这一议题,并持续推出一系列散煤综合治理年度调研报告。 

此次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认为,散煤治理在过去7年间成效显著,散煤消费量已削减过半。据课题组初步估算,2015年散烧煤消费总量约7.5亿吨,工业散煤占比超过60%,民用散煤分散,治理难度大。经过多年攻坚行动,得益于政策的高效实施,中央财政的大量投入,以及环保督察制度的建立,散煤消费量下降明显。截至2022年,散煤消费量在2015年基础上削减了约4.4亿吨,削减幅度达58.7%。 

工业散煤实现快速下降,其中建材行业小窑炉散烧煤用量下降约76% ,工业小锅炉散煤用量下降约80%。民用散煤则随着2017年开始的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而稳步下降。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可再生能源供热等方式,截至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民用散煤用量相比2017年下降了约32%。 

部分嘉宾合影@NRDC 

考虑到重点区域散煤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散煤消费结构和分布也在发生变化。《报告》认为,散煤治理已经由以工业领域为主转变为以民用领域为主。与此同时,工业和民用领域的散煤治理工作重心都在转向非重点区域,其中,首先是工业小锅炉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其次是华东和西北地区;北方清洁取暖改造则在向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展。 

从散煤消费结构来看,未来散煤削减主要来自民用领域,清洁取暖将是重要抓手。需要注意的是,民用散煤治理,特别是清洁取暖,也面临复合型经济性难题及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挑战。《报告》发现,在部分清洁取暖试点地区,已出现“降室温减支出”现象,即居民为降低费用支出而调低室温。尽管地方层面的清洁取暖建设补贴和运行补贴不断优化,但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地方财政面临较大压力,清洁取暖的经济性问题越发突出并亟待解决。此外,面对农村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和用能电气化趋势,包括标准体系、激励机制、资金在内的支持性政策仍有待完善。 

《报告》认为,在美丽中国和“双碳”目标指引下,散煤治理仍需保持定力,在工业和民用两方面持续推进散煤清洁化、减量化和替代,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削减散煤2亿吨,到2030年,基本解决散煤污染问题。从清洁化和低碳化协同治理的角度来看,民用散煤治理需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构建农村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和服务体系;工业散煤治理需继续深入,淘汰落后耗煤设施,有序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为保障下一步散煤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报告》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工业散煤治理及动态追踪,包括动态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清单、构建排污许可证的证后监管技术体系、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制度等;二是统筹构建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清洁取暖纳入其中;三是加大对清洁取暖的技术指导,编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技术指南》;四是加快落实农村建筑能效提升,可通过加强农房及农村建设管理、细化农村建筑节能改造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建筑能效提升申报和考核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农村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等方式来推进;五是坚持财政、金融两手发力,提高中央资金带动作用。 

×